1.为了将房子装修得更加漂亮,业主会挑选自己比较满意的装修公司进行装修。一般公司
承诺,所有的装修工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,有多年的经验。但是业主细查回知道,装修工
人虽然穿着该装修公司的服装,但对公司的情况是完全不知的。那么该装修工人就是装修
公司请的临时工。在旺季,装修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手,便将项目承包给其他人,这个人再
负责联系劳务市场上的装修工匠。一般“劳务市场的装修工很多,这些公司找起来也很方
便。临时装修工穿上公司发的统一工作服,打着本公司‘专业工人’的旗号去装修,业主
也不会去刻意查证件。”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,市民还是应该找一家正规且口碑较好的公
司。一般来说,连锁家装公司出现上述现象的几率较低。此外,市民也可以在质量上与装
修公司进行约定,保证装修质量。
2.业主一般在装修时常会向设计师征询买材料的意见,却不知有些装修设计人员通过代购
材料吃回扣获取利润。一般在业主找到一家装修公司进行设计后,该公司的设计人员就会
表示说可以陪业主买装饰材料,以便配合设计风格。到建材市场后,设计人员不是说这家
质量不好,就是说那家价格有诈。当业主转了一圈感到疲倦无从选择的时候,他们便将业
主带到其熟悉的建材店里推荐一番,帮忙砍价,给业主下套。
如果业主隔天在去同品牌店里自己询价时,就会发现当时跟设计师在一起时,店里给的报
价比他自己去询价高10%左右。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,消费者应提高警惕,但不宜当面
揭穿,可先按该设计师的意思询价,自己再私底下独自询价,比较之下再做决定。
3,.家装“忽悠”土壤的由来?
现在,家装行业蓬勃发展,家装行业出现不诚信行为也成为消费者和行业的共同困扰。为
何家装行业会出现这么多的不诚信?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时又该如何注意?
在众多知名装饰公
司看来,装修行业“准入”门槛不高,目前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和行业规范,导致家装领域
鱼龙混杂。业内人士称,目前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装饰设计、施工资质证书
、营业执照的建筑装饰企业比例不足30%,小公司和“游击队”却占了70%―80%。家装行业
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行业,材料丰富且工序繁多,整个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,
消费者了解到的内容少之又少。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对家装设计、施工、选材、价格等
的基本知识,给诸多不良商家创造了“忽悠”的土壤。
4.在请装修公司为房子做预算时,觉得装修价格还可以接受,谁知工程开始后,对方就不
断增项追加预算,甚至把一些费用较高的项目分拆成好几个小项目,而此时业主已是骑虎
难下。
如:146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公司在前期总体装修报价是6.5万元,考虑到价格便宜,业主会
选择该装修公司都后来,6.5万元的预算会变成近11万元的账单。业主细审核会发现,原本
电位线槽增加了开槽、封槽的收费项目,数量也未经同意就增加了多个,仅这一相关费用
便增加了1万多元。此外,洗手间的防水项目费用也翻了数倍.在就设计师会故意漏项说是
自己报价时忘记报了又要加钱.因为此前没有了解清楚,等知道实际报价后装修已经完成了
一大半,业主只能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现在,部分家装公司利用低价招揽客人,再
通过巧立名目把实际价格报高,这种伎俩在业界已是心照不宣。
消费者最好在签订合同前当面核实清楚材质、规格和等级,并把工艺工序、用材数量落实
到纸面上,作为合同的附件出现,避免自己吃哑巴亏。同时,对于每一个装修流程涉及的
建材,自己要尽量亲自过目监督,不懂就问,以免被算多。
5.家装公司“说一套做一套”
许多业主认为,“不诚信”家装的另一代表行为便是“说一套做一套”。装修之前将自己
使用的材料与工序夸得天花乱坠,实际上装修质量并没有那么好。例如安装电线合同约定
用2.5平方米的线,结果业主发现照明用的是1.5平方米的;此外,浴室也没有做防水。如果
因为怀疑装修公司诚信而去走司法程序显然得不偿失,建议先暂停施工,然后与装修公司
一同去买材料,自己保留发票或收据,花光首付,之后再另找公司装修。
|